记者今天(12月11日)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了解到,由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神经工程分会主办,南特强脑科技研究院和音乐与舞蹈学院承办的“脑机接口技术应用学术论坛”举行。本次论坛旨在深入研讨脑机接口技术在特殊教育、音乐治疗领域的应用,促进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以进一步推动特殊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本次论坛吸引了来自国内相关高校、特殊教育学校、医院、融合教育及康复机构、各级残联等单位领导和部门骨干教师参会。论坛议题广泛,包括脑机接口技术应用前沿、脑机接口技术与音乐治疗、脑机接口技术与特教实践以及科技赋能教育、康复的多学科协同等方面的丰富内容。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黄军伟在致辞中表示,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始终致力于推动我国特殊教育和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一直在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中担当作为,也紧跟前沿趋势,在奋力探索脑机接口等新技术在残障领域的应用,一体推进特殊教育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随后的主旨报告环节,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治疗部主任万里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二级教授、博导孔万增等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就脑机接口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在特殊教育、音乐治疗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享。报告内容涵盖了脑机接口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最新进展,以及该技术在特殊教育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和未来发展方向,为参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
在主题论坛环节,与会嘉宾围绕脑机接口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发言嘉宾认为,脑机接口技术为特殊教育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机遇,有助于改善特殊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同时,他们也提出了一些挑战和问题,如技术安全性、伦理道德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探讨。
据介绍,脑机接口技术是一种在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直接连接的技术。脑机接口设备能够读取大脑发出的电信号,将这些信号转化成机器可以理解的指令,从而控制设备的运动,并实现大脑与设备的信息交换。如今,脑机接口技术结合人工智能,能够为特殊人群带来许多突破性的帮助,尤其是在提升生活质量、改善康复效果和促进社会融入方面。
“比如脑机接口智能仿生手能够帮助肢残人士恢复日常操作能力、拥有更多就业机会,在脑疾病方面,脑机接口技术也能为孤独症提供全新的康复方案,未来还可能解决阿尔兹海默症等问题。脑机接口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为特殊人群打开生命更多的可能性,赋予他们更多自信和机会,让他们能够突破身体和心理的限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拥有更加充实的生活。”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院长张强说。
此次“脑机接口技术应用学术论坛”的举办,不仅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合作的平台,也进一步推动了特殊教育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将继续秉持开放、合作、创新的精神,加强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并为构建更加包容、平等、有质量的特殊教育体系贡献力量。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沈一秀 编辑/蒋婕)
原文链接:
https://m.jstv.com/news/2024/12/11/1316452594384617472.html?curchannel=%E7%8E%B0%E5%9C%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