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特殊教育蓝皮书(2024)在宁发布

发布时间:2024-12-12浏览次数:10

本报讯(记者 何洁) 12月7日,我国首本《特殊教育蓝皮书:中国特殊教育发展报告(2024)》在宁正式发布,该书回顾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和发展现状,首次发布中国特殊教育发展指数,第一次全面描绘和总结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成就和经验。

  全书主要包括“总报告”“分报告”“专题篇”“实践篇”“借鉴篇”和“附录”六个部分。“我国特殊教育得到长足发展,特殊教育综合发展指数在29—58之间,平衡发展指数由2011年的23.942提升到2020年的37.065。发展差异较大,发展不平衡依然存在,这是该书的研究结论与研究成果之一。”蓝皮书副主编、中国统计教育学会特殊教育统计分会秘书长李泽慧介绍,我国特殊教育实现学段全覆盖,“四段一类”格局已经形成。但特殊教育学段发展不均衡情况显著,义务教育阶段得到重点发展,学前教育、高中教育阶段得到关注,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尚未出台明确的政策和有力的支持。

  中国特殊教育支持体系在管理与政策、师资与专业、信息化与资源支持、家庭—社会支持等四个重要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蓝皮书强调需从加强政策顶层设计、加大经费投入、把握信息化基础、统筹社会支持力量管理等多方面入手,打出强高度、强深度、强力度、强热度的组合拳。

  “中国特殊教育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提升明显。需以增量为出发点,持续优化特教教师队伍结构;以提质为着力点,纵深推进持续性专业化发展;以支持保障为切入点,健全完善特教教师管理体制。”李泽慧提到,我国已建构起了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体系。但在课程目标定位、课程设置以及“校本”理念强化等方面依然存在问题。需以课程结构和内容改革为重点,设置结构均衡、富有特色的学校课程,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进一步提高学校课程实施质量,“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学习资源平台初步形成,但建设理念落后、区域发展差异不平衡、特校信息化人才缺乏、保障机制较为薄弱的问题,会影响特教学校信息化发展。”

原文链接:

http://njrb.njdaily.cn/njrb/h5/html5/2024-12/12/content_60_185313.htm